MOBILIZE Santiago演讲嘉宾系列介绍:伦敦交通部- Simon Lusby
1863年,举世闻名的伦敦地铁(又名Tube)刚建立,从“mind the gap(小心脚下空隙)”的地铁警示播报、过目不忘的红圈地铁Logo,到当年二战时期作为防空洞的传奇历史,大大小小的事物都让伦敦地铁成为世界上最有标志性的地铁系统。当该地下运输系统年承载量高达到13.7亿人次时,同样深入民心的伦敦双层巴士每年搭乘量也超过20亿人次。 说起Simon Lusby,作为英国首都交通部门——伦敦交通部(TfL)的资深战略规划师,他活跃在交通部前线队伍中,即便伦敦地铁已然是伦敦交通的标杆,他仍然需要投入到每日的工作,以确保伦敦公共交通系统同样运作良好。
本次采访中,Lusby让我们了解到伦敦的公交系统是如何呼应本次世界可持续交通峰会MOBILIZE Santiago的主题“使公平正义包容的城市成为新常态”,同时他希望借此次6月份举办的年度峰会的契机,向国际介绍对伦敦巴士的未来展望。
ITDP:本届MOBILIZE Santiago的主题是“使公平正义包容的城市成为新常态”,伦敦的交通系统有哪些方面契合这个理念?
Simon Lusby:我们目前在做交通规划时需要尽可能地做到包容。举个例子,对于街道设计的最新举措(又名“Healthy Streets Approach/健康街道指引”)就是考虑到街道上的所有使用者。不仅仅是为了其中一种交通模式,也不是纯粹为了健全的人,而是让所有人都能到街道上来享受这个空间。
伦敦在这方面做的很不错,不但有相应的规范进行约束,更是达到了人们的预期。伦敦的公交网络无障碍通达的全覆盖,以及把每一位乘客都看待成伦敦当地人;我敢说伦敦可谓是“正义和包容的城市”的标杆。
ITDP:你期待在本次MOBILIZE峰会中从圣地亚哥这个城市的交通领域学习到什么经验?
在圣地亚哥这个城市,我对公交车更加有兴趣。尽管伦敦拥有十分发达的公交车网络系统,但仍面临不少挑战,我们期待能在其他城市的实践经验中找到有针对性的有效解决方式。伦敦一直改善促进我们的多模式交通发展,而这也是我们需要从别的城市中学习的。多模式公共交通整合(尤其是与自行车的整合)是本次MOBILIZE峰会我最期待的内容。
ITDP:如今在全球的哪个城市你认为在交通领域做出了最具有创新的举措,让你最感兴趣?
对于快速公交系统(BRT),英国很多城市的确做了不少,例如剑桥和曼切斯特。我对一些关键的事情更感兴趣:第一,公交与自行车的整合,这方面西雅图落实得非常好;第二,如何延伸公交走廊,如何让快速公交系统穿梭在一个已经非常高密度开发的大都市环境中。我十分想了解更多纽约在这方面的经验。同时我也想让我们伦敦地铁的乘客能感受到他们仍处在同一个公交网络内,并有多种选择换乘至公交车。
伦敦标志性的巴士和地铁 © Transport for London
ITDP: 你多次提到公交车,那伦敦交通部(TfL)是如何成功地提高公共交通的出行比例,尤其是在公交车这方面?
有些区域如果没有了公交车,那几乎就没有公共交通了。目前所有的区域都有公交车线路。95%的居民居住在公交车线路400m的服务范围内。也就是说目前这个网络覆盖远超过人们预想的。
我们对整个公交车网络、部分道路空间进行把控,从2000年开始,伦敦交通部把一系列的公交线路及其服务提升至更可信赖的水平。到了2003年,拥堵收费开始实施,人们需要付费进入中心城区,这意味着只有很少一部分的私家车会进入市中心,这促使了公交车网络进一步发展。一些细微的设计例如免触支付——Oyster卡(伦敦公交卡)的使用,令地铁和公交的使用更加无缝衔接。
众所周知公交车是个很方便的选择,如果每几分钟就有一辆公交车到达,你的所有行程将不会被打乱。但遗憾的是,高发车频次需要大量的财政投入,而政府目前仍在为已有的地铁线路和新的Elizabeth线来改善我们的现有网络。这是在Heathrow东伦敦地区的一条通过金丝雀码头的地下火车线路将会分担部分Heathrow Express机场快线从机场到达Paddington火车站的客流。这将会变成城市的主要地铁线路,搭乘量会是其他线路的两倍。但我们无法每年都建造出一条这样的线路,毕竟这需要大量的时间和金钱的投入。
ITDP:当像是有Elizabeth线这些地铁线的诞生,人们不禁想了解:对于一个由公交车为交通基础的城市,拥有大规模的地铁系统的重要性是什么?
这就回归到了包容性的问题上来了。如果你只是推动公交车的发展,即便是完全的无障碍通行,这也不再属于包容性的。所以我们倾向维持现有的公交车线路,即便是跟地铁线路走向完全重合,因为你需要不同交通模式的通达性。例如有些人当他们想到地铁是深埋在地底下、需要他们走上走下进出地铁站才能搭乘,他们是不愿意的。
Northern 线延长线 © Transport for London
ITDP:伦敦交通部是如何收集公交车搭乘量?
伦敦有Oyster公交卡,上下车均需滴卡,这能记录下乘客的出行轨迹。这意味着我们不知道乘客乘坐的是哪些地铁线路,只知道他们进出的是哪两个地铁站。从Oyster公交卡的数据中,我们还可以了解到乘客的出行接驳,例如公交换乘地铁后再换乘公交。同时我们拥有iBus系统可以检测公交车行驶速度,从而检测公交服务中的任何延误、公交服务中影响到乘客量的不足等。如果地铁上发生像是延误等问题,我们可以较为准确地得知会有多少人因此受到印象。从而我们把这些在地铁运营上了解到的经验应用在公交车服务上。
本采访为本届世界可持续交通峰会MOBILIZE Santiago演讲嘉宾系列介绍之一。在这次采访系列中,我们将会以采访来自沃尔沃基金会(VREF)未来城市交通的研究学者们,探讨他们在可持续交通上的工作以及如何呼应本届峰会主题:“让正义且包容的城市成为新常态”。更多关于MOBILIZE Santiago的详情、注册及参会信息,请浏览:mobilizesummi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