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给城市装上一个 会思考的“大脑”
这篇文章要从一个故事说起。
一个小故事
很久以前,小编参加一场研究生面试。对面的老教授问:你专业是“智能交通”啊,来给我讲讲智能交通是什么?小编(惊):额,智能交通。。。。。就是用先进的设备检测路上的信息,然后上传到服务器进行运算调控之类的balabala(心虚)老教授(摇头):没有讲到重点,想想再说一遍小编(哈?本科所学全抖落出来了还不行吗)沉思一会,然后把刚才的话再说一遍。。。老教授(叹气):智能交通呢,最核心的就是给城市装一个大脑,这样城市就能自己思考自己调节好交通了。小编,恍然大悟。
由此引出这篇文章的主题:
城市大脑
把城市比喻成人体,那么城市里的道路就像血管,各个居民区就像肌肉,市政设施就像帮助身体新陈代谢的器官,那么CBD核心商业区就像心脏,不断给身体各个器官、肌肉赋能。而城市人、物的移动,比如通勤上下班、探亲访友、货物运输等,就像身体的血液在流动。
来源:搜狐,新浪,天眼摄郎,Zynews,Alongnature
给城市装一个智能的大脑
城市就会像人体拥有最强大高效的自动调节系统,能自己进行新陈代谢和平衡调节,对城市内外发生的任何变化做出及时高效的反应,甚至能知道城市是渴了还是饿了,需要补充什么营养,自动调节自身的健康生长。
来源:聚图网
2008年,科学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刘锋博士等人正式启动“互联网大脑”的研究工作,在9月第一次发表论文,提出互联网的新定义和互联网大脑模型。
来源:刘峰,互联网进化论
刘锋博士等人提出城市大脑(云脑)的定义如下:
大脑智慧的产生与应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
中枢神经系统-云计算
感觉神经系统-物联网
运动神经系统-工业4.0
神经末梢发育-边缘计算
神经纤维-通讯技术
接来下蜂拥出现的阿里ET城市大脑、腾讯超级大脑、百度大脑、华为城市神经系统、北京城市智脑中心、上海城市大脑、滴滴智慧交通大脑、360安全大脑、早餐豆腐脑(对不起,乱入了)等等,皆能归类为“城市大脑”范畴。
由于实现城市大脑需要非常先进且庞大的技术和管理体系,组建者们通常把城市大脑的建设根据难易程度分为三个层次:数字孪生交通、数字孪生城市、数字孪生生态。交通系统作为最容易实现,且最能看出效果而被选为城市大脑的排头兵。
来源:阿里ET城市大脑(交通)白皮书
我们先来看看这些“大脑”的发展现状吧。
上海城市大脑
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浦东新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强调“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
来源:公众号话匣子
上海是世界第一个用类脑神经元网络规划城市大脑的城市。上海浦东的“城市大脑”以城运中心为载体,整合了109个单位、431个系统、308万只智能水电气表、近4万个物联感知设备、11.8PB(拍字节)海量数据,通过对综合数据的智能分析,能够做到自动识别各种问题,判断出问题的症结所在,然后迅速整改,从而实现24小时智能化管理。以后哪里的消防车道被堵占了,哪里缺了井盖,哪里的老人需要帮助都能第一时间响应并得到处理。
来源:公众号话匣子
举个例子:这个工地智能监管系统就及时发现了一位工人没有佩戴安全帽进场,随后迅速通知整改。
来源:央视记者魏然
杭州城市大脑
杭州城市大脑起源于2016年4月,从智能交通开始,逐步扩大应用领域。随后,杭州市成立了全国第一个正局级数据资源管理的机构-杭州市数据资源管理局,与城市大脑相辅相成。2018年10月,杭州市召开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动员大会,29个专班,300余人进驻云栖小镇集中攻坚,城市大脑建设进入了快车道。如今,杭州城市大脑已形成了警务、交通、城管、文旅、卫健、房管、应急、市场监管、农业、环保、基层治理等11大系统、48个场景同步推进的良好局面。
来源:杭州日报
杭州城市大脑每2分钟便对城市道路交通状况进行一次扫描,实时感知在途交通量、延误指数、拥堵指数、快速路车速等7项“生命指标”。同时,杭州城市大脑上线AI视觉产品“天曜”,用机器代替交警360度,24小时不间断巡逻。也就是说,有一双“天眼”正全年无休地盯着城市的一举一动,乱穿马路、加塞变道、逆行、占用紧急车道等违章行为20秒内就会记到你的账上。城市大脑的先进电子监控设备还可以为日后城市要推行的拥堵收费、低排放区等出行需求管理政策打下坚实的基础。
来源:杭州日报
仅仅围绕城市大脑+交通治理的解决方案,将杭州“堵”城排名从全国前三甲降至大中城市第30位。
杭州上城医院停车治理
这里引用杭州市上城区的医院停车治理案例,来源《上城平台·街区治理》。 医院周边“停车难”一直是治理的“痛点”。以前通常想到的办法就是新建停车场,现在上城区的解决方案是“用好停车场”,具体分“三步走”:
第一步 统筹周边停车资源通过城市大脑联网医院周边4个停车场,系统化统筹停车资源。
来源:上城发布
第二步 多方协作、智能调控通过城市大脑将交警、城管、卫健部门、医院多方联网协作。卫健部门在预约平台为挂号者推送泊位信息,交警、城管在周边8处位置设立停车指引告知车主,有效引导医院及周边停车场停车。医院停车场停满后会指引车主去周边停车场停车。
来源:上城发布
第三步 优化交通组织变“等候车道”为“即停即走缓冲区”,恢复正常通行功能,使错配的资源归位。
来源:上城发布
自运行以来,上城区初步实现了治理的目标:打破了医院和周边商场之间泊位的“孤岛”,一天之内实现了引流车辆388辆,工联停车场的周转率提高了1.7倍。原来几百米的排队消失了,基本实现了车辆“即停即走”。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刮擦事故降低30%。
打通数据链,贯通价值链
原来杭州旅委仅掌握148家星级酒店的数据,如今对城区9789家住宿单位了然于心,而且能做到每日更新、实施掌握动态。杭州市旅委旅游经济实验室主任傅卫权说,当天有多少游客、来自哪里、爱去哪里,掌握这些数据后,就能确立新的营销目标:
比如大数据分析发现,入住索菲特西湖大酒店的游客大多喜欢去美院和雷峰塔,酒店据此更改搜索关键词后,搜索量明显上升。
来源:网易
通过数据实现产业的升级裂变,使城市激发新的活力。杭州每年有1.8亿人次游客,其数据背后的价值将不可估量。
深圳智慧城市
最新发布的《第八届(2018)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报告》中,深圳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达76.3,位居全国第一。
2018年7月深圳印发了《深圳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方案》,根据该方案,深圳到2020年,新型智慧城市要建成实现‘六个一’发展目标,即‘一图全面感知、一号走遍深圳、一键可知全局、一体运行联动、一站创新创业和一屏智享生活’, 建成国家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市,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来源:深圳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方案
来源:华为
2018年11月,深圳龙岗智慧中心举行启用仪式,这是全国首个集“数据汇聚分析、运行指挥联动、成果体验展示”于一体的智慧中心。据悉,目前智慧中心获取的市数据资源2030项、数据记录超过4亿条,龙岗全区各类数据超过200亿条。在这里,城市的决策者可以看到宏观的城市发展趋势,可以看到城市每一分每一秒正在发生的事件,运行中心将政府、城市、市民动态有机地联系在一起。2019年8月,深圳市国资委全资设立的智慧城市产业综合性运营服务商-深圳市智慧城市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智慧城市集团”)正式揭牌运营,这意味着智慧城市产业将进入常态化发展,而不仅仅是停留在研究阶段。以往我们都是研究各种动物和植物,运用各种仿生技术比如超声波、蜂巢结构来改善我们的科技和生活。如今,我们学习我们自己,学习地球上几亿万年来最先进复杂的进化-我们的大脑,正一步一步应用于我们的城市和生活。
未来,充满想象
参考文献
Feng, Liu."City Cloud Brain, a New Architecture of Smart City Based on the InternetCloud Brain."
话匣子,总书记称赞的浦东“城市大脑”,究竟好在哪儿?,话匣子公众号
http://www.pudong.gov.cn/shpd/news/20181210/006005093007_7a29e30a-d3dc-477e-92f2-108e0efcec43.htm
周江勇:城市大脑建设,要为全国城市治理现代化贡献杭州方案,杭州日报
上城发布,杭州城市大脑再进阶丨提升街区治理的“上城答案”发布!http://www.sohu.com/a/326163043_120057446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http://www.sz.gov.cn/zfgb/2018/gb1062/201807/t20180730_13798766.htm
华为,深圳最强 “智慧城市大脑” 正式启用
http://www.sohu.com/a/276762124_654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