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天桥让城市变得没那么好走,为什么这么多城市依然不停在建?
人行天桥既没有促进可步行性和小区的宜居性,也没有提高驾驶者或骑行者的道路安全。将行人从街道中分离出来实际上是在强化私人机动车优先,是在鼓励机动车开更快一点,让司机漠视道路中其他使用者,进一步导致更多的道路意外伤亡。
什么是人行天桥呢?
人行天桥顾名思义就是横跨马路的建筑结构,通常需要步行者绕更长的路,上行过程更是对行人十分不友好,却是对机动车交通更友好——可以不减速地通过。人行天桥的支持者认为将行人过街与快速通行的车分隔之后,可以让行人过街更安全。实际上,将人行过街从路面移走之后,仅仅便利了机动车,强化了机动车的优先,而不是行人。人行天桥某程度上阻拦了大众对步行和骑行的兴趣,恶化了机动车交通的安全。将行人从街道中分离出来实际上是在强化私人机动车优先,是在鼓励机动车开更快一点,让司机漠视道路中其他使用者,进一步导致更多的道路意外伤亡。
上图的这条人行天桥例证了人行天桥常带来的困扰:人行楼梯太陡峭,而桥底的车却能更快速地通过。
人行天桥的核心:汽车优先而非行人优先
人行天桥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它们的设计方式没有考虑到人们过街的便利性。人行天桥平均比平面过街要长得多。与平均11米的过街桥相比,典型的人行天桥过街距离通常超过100米,因为需要天桥需要坡道或楼梯提升高度。如果要缩短过街距离,人行天桥常用陡峭的楼梯或陡坡上下,而这对残疾人、儿童、老人和任何搬运货物的人来说都是特别不友好,加装垂直电梯或扶手梯的成本又过于高昂。强迫人们爬高楼梯会降低大家使用的意愿,当这些区域光线不足时,特定人群尤其是女性和儿童,会感到更加不安全和脆弱。可以说,人行天桥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方便行人,只是将过街吊起来,让汽车通行优先,助长了司机想开多快就开多快的心态。此外,在一些国家,当涉及人行天桥的交通事故发生在人行天桥附近或下方时,司机通常会被免除责任,因为天桥传达的信息是行人不应该走在路上。
上图这位印度妇女正在艰难地通过这座人行天桥,显然,天桥并不是为她这样的群体所设计的。
由于这种设计的不友好,行人经常倾向于不使用它们,而选择去横穿过桥下的道路。行人根据他们的环境做出决定:如果他们这么做有风险,通常是设施使用的不方便或不足带来的结果,而不是决策的错误。人行天桥增加的距离不仅给那些不能爬楼梯或陡坡的人造成了物理障碍,还增加了行人原本通过简单地在水平过街可以避免耗费的额外时间和精力。例如,ITDP印度的一项研究观察了浦那和埃罗德两个地方,发现即使有人行天桥,85-95%的行人仍然选择平面过街。此外,通过让行人远离汽车,司机就可以开得更快、更鲁莽。高车速对行人来说是致命的。根据大量统计,发生意外时,撞击速度若从每小时50公里提高到每小时60公里,行人死亡率便会从50%上升降到90%。人行天桥与行人安全的提高无关。例如,在墨西哥城,人行天桥最多的行政区发生车撞人以及肇事逃逸的交通事故的比率最高,其中27%发生在人行天桥300米以内。在内罗毕,43%的车撞人事故发生在人行天桥500米以内。从统计数据来看,人行天桥对行人来说显然不安全。因为人行天桥给了机动车一种专属道路的感觉,司机就不太去留意穿过的行人或在路口时有意放慢车速。
一个典型的场景:印度埃罗德的人们从一座摇摇晃晃、陡峭的人行天桥下穿过,用脚投票,不走天桥,基本上否定了人行天桥是所谓的为“行人”安全着想的基础设施。
一个更好的选择
为了使街道对人们来说是可以通行的和安全的,城市应该把行人放在第一位,改善现有的人行横道和十字路口,而不是大量建造难以通行的人行天桥。十字路口必须方便、安全、不绕弯,能满足行人的实际使用需求。城市街道应为行人设置频繁的交叉路口,这些路口要有清晰的标志、考虑不同群体所需的过街时间,并优化好无障碍环境。改善现有路口和配置新的设施(如减速带或路中安全岛)通常比建设和维护街道外行人基础设施成本更低。例如,在墨西哥城,一座简单的人行天桥造价约为150万比索(80,000美元),而人行过街信号灯的费用平均不到800,000比索(42,000美元)。在肯尼亚,近期兴建的主干道上的大型人行天桥已经花费了近200万美元。平均而言,人行天桥的维护成本是平面平面过街系统的两倍以上。投资在街道上行人基础设施可确保显著的短期和长期回报。纽约和波士顿等“交通零死亡愿景”城市,以及广州和墨西哥城等以步行为先的设计领先的城市,正在建设大量有效保障行人安全的步行友好基础设施:路沿石在路口的外拓、受保护的路口、智能步行过街信号灯等正在取代人行天桥,作为减少交通意外伤亡数的手段。这些城市已经看到了以人为本地建设城市的好处——增加步行交通推动零售商业等经济活力,以及显著提高了公共安全。研究统计发现,在新西兰奥克兰,仅两个市中心的交叉口的行人过街延误每年带来接近300万美元的经济损失。在中国斋堂镇,一个关于交通宁静化措施的试点项目,当中包括了设置行人安全岛、抬升路口和减速坡,这些措施增加行人过街使用率,减少了道路交通伤害。
有良好设计及合理安置的平面过街使街道更可达、更安全,以及让行人感到更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