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实现“城中慢城”,济南做了哪些努力?
每次提起济南,总会想到境内有名的“七十二名泉”以及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短短的一句话就将济南冬天时的景色展现得淋漓尽致。济南的美深深地留在了脑海中。
为了更好地展现济南的文化特色以及提供更宜人的生活环境,从2017年始,济南便提倡在护城河片区建设和打造“慢生活街区”。这对提高市民的生活品质、提升济南的城市形象以及促进济南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今,护城河片区内的街区已有提升,就让我们一起品鉴济南新景象吧。
ONE 老城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的相互融合
护城河区域内蕴含丰富的济南“泉”文化。独特的济南文化和现代的生活方式相互融合,成为了片区的新景色。例如,拥有十八处泉水资源的泉乐坊步行街集合购物、餐饮、旅游、艺术展演于一体。把济南独特的文化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位于省府前街的红尚坊充分融入了济南传统建筑的元素,并以开放式街区的形式提供市民和游客更多的活动区域。
除了开放式的商业街以外,开放式的公园和广场提供周边居民更好地生活体验。同时,市民举办更多元的活动,再次激发公园的活力。
TWO 更“映景”的公共设施设计
柳树成荫,垂柳已然成为了济南的一个特色。护城河区域内的许多公交车站台的设计与垂柳相互映衬,更符合城市景观。逛累了的游客可以在休闲长椅小憩。由于人车分流的街道设置,市民不用担心自身的安全性。当市民在酷热中行走时,通过直饮水管道就能喝到清甜甘冽的泉水,为大家免费解渴。
THREE 重新分配的路权
尽管护城河区域内道路窄,但路权分配合理。2017年前,车辆停放在后退区和人行道上,非机动车乱停乱放情况严重,导致行人无路可走。如今,违法停车和在后退区停车的车辆数量减少了,非机动车也拥有了自己的车道和停车场,行人的出行得到了安全保障。这不,连夜市都开到泉城路上了!
泉城路上的非机动车道也被重新铺装,新的路面更适合骑行。这也表示以慢行交通舒适的服务半径构建生活区、减少机动车交通、重视慢行交通组织和设计、提高慢行空间的安全性、便捷性和舒适性已经成为“慢城”理念下的“慢交通”建设获得了关注。
FOUR 有效的交通诱导
机动车和停车场主要集中在区域的南侧。为了让大家更有效、便捷地找到停车场,济南使用了停车诱导系统。此外,部分商场也提供了非机动车停车场的信息。
济南正在实现“城中慢城”的愿景,让“慢生活”的理念深入它最核心的区域。合理的绿色出行、公交出行的倡导也为实现护城河片区的低碳出行做出了贡献。这座老城,有山有水, 沐浴着阳光,是个宝地;市民低碳出行,节能减排,最终成为了一个理想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