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六运小区:复合型开放小区TOD
项目概况:
案例名称六运小区(“六运”源自1987年广州承办的第六届全国运动会而命名)
案例区位
中国广州市天河区,天河体育中心南边,珠江新城北边
总面积
22.5公顷,以体育西路、黄埔大道西、体育东路以及天河南一路为界
建成时间
1989年
土地性质利用
商住混合
人口
17618(天河南街道办2014年数据)
项目发启方
广州市天河区政府
项目设计单位
广州市天河建筑设计院
项目总投资
2亿3000万人民币(亚运整治工程估价金额,包括街道整治、建筑立面翻新、排水系统更新、景观设计等)
项目出资方
广州市城市投资有限公司(广州市政府)
交通区位
无车社区,5分钟步行距离范围可达体育西地铁站、天河体育中心BRT站、天河南APM站以及黄埔大道APM站。
图1:六运小区区位图(注:六运小区在本研究中的范围是黄埔大道、体育西路、天河南一路和体育东路围合的街区-原小区仅包括六运一街、六运二街、六运三街)
六运小区位处广州天河区中心地段,距离就近的BRT走廊仅300米且附近有两个地铁站,周边临近一些重要的市政设施和购物中心。它细密的布局结构和天河区较大的空间尺度及设施形成鲜明的反差,却已成为该区域人民日常生活的中心。其布局是在行人与自行车为主的街道边上设置小型的零售商店,为商业中心内打造居住社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模版。值得一提的是小区的出入口,与其他相似的封闭式门禁小区或室内步行街相比,其处于地面底商则有着多功能的用处,这种混合利用的做法应该广泛应用于国内其他相似的中高楼层住宅区。
图2 六运小区发展历程大事件表
步行
尖锐的拐角和分割的道路使汽车的活动空间和车速控制到最低,使其得以有更多的步行与绿化空间。街区内部是绿树成荫并开放给居民使用的花园,这里的开放区域大部分都是用作步行空间和绿化,且几乎所有的底层都被改造成小货品店和小餐馆。
图3 体育西横路上安全的行人过街
图4 六运小区内部步行化,沿街开设许多商店和餐厅
自行车
六运小区内部的大部分路段都是禁车的,其余的都是限速的共享空间,因此在内部骑自行车是很安全的。然而,即使中部的体育西横街是共享街道,其周边三条路都是没有良好设计的自行车道的城市主干道。
图5:六运小区内部对自行车友好
图6:沿街商铺外的自行车停放设施使用率极高
连通性
六运小区拥有一个高度整合穿越小街区的路径和街道的网络,密集的网络提供多样的路径选择,能丰富步行和骑行体验。在白天,所有街区都限时开放出入口,部分在晚上十点则会关闭。
图7:六运小区的非机动车网络(蓝)和机动车网络(黄)
公共交通
六运小区周边大运量的公共交通站点分别有体育西路地铁站、体育中心地铁站、体育中心南APM 地铁站、天河南APM 地铁站、黄埔大道APM 地铁站以及体育西路BRT 站,各大运量公共交通站点500m 服务范围已经基本完全覆盖整个六运小区;另外小区内部及外围也有多个可通往上述多个大运量公交线路的常规公交车站,可作为补充。
图8:六运小区周边站点500m 服务半径覆盖范围示意
混合
广州最大的两座购物中心——天河城和正佳广场,以及新开业的天环广场,正处于六运小区边上,虽然它曾被规划设计为单一居住功能的街区,但如今也渐渐变成由底层居住单位蔓延为商业楼宇的城市核心区域。穿街小巷的开放式环境,提供了一个完全不同于封闭式受控的商场购物环境。区域内有一所小学和一些办公楼宇。然而,其房价大幅度的上升以至人们难以购买,其升高率甚至比其所在的天河区总体都要高。
图9:六运小区建筑首层的用途分布
图10:六运小区与周边社区的二手房均价变化对比表(2011.12-2016.02)
密度
总容积率达2.6,约300户/公顷
紧凑
1987年举办的全国第六次运动会,促使天河区摇身一变成为广州一个集商业与商务的中心地段;而六运小区则位处会场周边地区。
图11:六运小区航拍图(2015.10)
转换
六运小区在当初建成时并无停车需求,直至近年来在其周边位置设置了部分地下停车空间,中部的体育西横街更提供了部分路边停车。值得一提的是体育西横街上的部分地下停车场结合共享停车平台进行资源高效分配,良好的停车管理,能侧面抑制总体停车需要的再增长,并有机会削减目前占地较大的露天地面停车场,从而维持六运小区良好的无车社区环境。
图12:利用共享停车平台的地下停车场
图13:六运小区内共享停车平台使用示意
如需更多关于六运小区的详尽资讯及报告,欢迎联系ITDP-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