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德哥尔摩·哈姆滨湖城:可持续生态TOD
密集但人性化尺度的哈姆滨湖城
号称是“世界绿色环保城”的哈姆滨湖城(Hammarby Sjöstad),面积250公顷,坐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市的东南部,是一个在旧工业用地改造成的居住及其他功能用地混合开发区域。项目部分阶段建成后的每年访客已达15000人次,曾接待各国政要的到访学习,包括:保加利亚的前总统、中国国防部官员、新加坡环保部部长等(斯德哥尔摩城市开发局2014年资料)。该项目同时也是经过ITDP《公交导向发展评价标准》评定后的金牌标准TOD之一。
哈姆滨湖城背山望水,南部有连绵山丘、北侧有哈姆滨湖(Hammaryby Sjö)、中部还有Sickla运河穿过区域内部。但这个水天相接的美丽景致却曾是斯德哥尔摩市郊污染最为严重的废旧工业港区——70年代的时候,这里完全是乡下工业区,木材厂、砂石厂、汽车装配厂及一大片违章建筑工厂。直至90年代初,基于斯德哥尔摩城市的住房需求压力,以及当年为了申报2004年的奥运会,该项目被当地政府选中作为开发可持续奥运村,并进行一系列全面可持续的城市开发改造,提供近11000套住房。
虽然申奥最终并未成功,但由以城市为主导、多方利益相关者组成的城市建设项目组,及时调整了总体规划并于2002年发布了最终规划版本,在当地政府的“地方投资计划”的额外财政和开发鼓励政策的支持下,该区域以生态TOD的成功建设案例亮相在世界舞台上,并预计将于2018年全面建设完成。项目投资总成本约为51亿美元,包括土地购置、基础设施修复等方面,其中城市投资约为7亿美元,其余约44亿美元为私有投资。
哈姆滨湖城区位图及总体规划图
根据ITDP提出的TOD八原则,该项目实现了:
步行与连接
项目区域内部均为步行与自行车优先的街道设计,小街区的城市肌理配有安全的行人步行道与安全的自行车道。大部分的街道和公园都是纯步行和骑行设计的,提供比小汽车通达性更强的多样化步行和骑行网络。其中区域的生态城市设计融入了步行道、骑行道、观光廊道都是亲近自然的。
安全完整的步行通道
区域内部的无车化通行捷径
密度与紧凑
临近公共交通的短距离覆盖范围内具有密集的城市开发。哈姆滨湖城是斯德哥尔摩的一个密集开发项目,虽然位处市郊,却能达到近似中心城区的容积率,约为4:1。高密度开发也是斯德哥尔摩城市总体规划(1999年版本)中明确规定:“城市的发展愿景应向内建设,并加密现有城市地区范围”;同时斯德哥尔摩市政府严格执行的土地利用政策,确保了哈姆滨湖城混合土地利用的落实。
高密度开发
转换
哈姆滨湖城的总体规划中,有一项环境方针是减少小汽车的使用,包括低停车配建指标:每户停车位控制在0.25-0.5个以内。同时提供良好的公共交通接驳,以鼓励减少人们对小汽车的使用依赖:哈姆滨湖城的中央轻轨线连接大运量的区域火车以及地铁线。
混合
斯德哥尔摩市政府当年是打算将哈姆滨湖城建设成为中心城区的一个延伸,于是大力发展土地的利用混合,允许建筑底层可以作为灵活使用功能,该举措极大程度上促进了商业、娱乐、社区等活动的开发。哈姆滨湖城整体配有约15%的可支付住房比例。在瑞典有两种住宅类型:公租房与私人拥有,国家与地方层面尚未有关于“可支付住房”方面的政策,所有的公租房由非盈利机构提供,国家政策允许各收入阶层人士以低价租用此类政府补贴房屋。
混合利用的开发
自行车
有良好的自行车网络与自行车停放设施,但自行车无法进入建筑。
自行车停车及打气设备
公共自行车
公共交通
区域中部穿设一条名为“Tvärbanan”的轻轨干线,接驳区域西侧的大运量地铁线路、以及常规公交线路和轮渡。
步行可达的高质量公共交通系统
37.5米宽的中央干道上公共交通的路权体现
经验小结
在斯德哥尔摩城市规划和发展管理局强有力的领导下,哈姆滨湖城的规划以一个完整的总体战略规划为基础,多学科的专业项目组进行团队设计,把可持续性作为项目的核心愿景。基于以市政府主导、并与开发商和建筑师紧密良好的合作关系,促使了高质量的设计和最后成功的项目落实。与此同时,政府提供了不间断的资金链,建立混合利用、密集、良好连通性的城市基础设施,尤其是强大的公共交通网络,使得哈姆滨湖城最终开发成一个高质量的成功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