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动自行车的发展与展望
近年来电动自行车以其经济、便捷、高效、环保及兼顾公平等优势,在中国快速发展,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替代燃料交通工具。未来在世界范围内,尤其是亚洲及环太平洋地区,也同样存在巨大的发展机会及空间,中国可望成为引领电动自行车发展的领袖。
截至2014年,我国的电动自行车保有量超过2亿,电动自行车成为无数中国家庭最主要的交通方式。电动自行车的发展是交通对城市扩张、居民出行结构和出行距离变化的适应,是交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尽管电动自行车在发展历程中一路坎坷,但广西南宁市已经成功打造了一个电动自行车发展的成功范例。
目前,电动自行车市场已经趋于饱和,产销量相对稳定,并随着消费者需求的改变,电动自行车需求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作为一种新型的可持续交通方式,电动自行车市场离不开行业规范和市场管控的约束,少不了政府态度的转变和支持,同时也对道路设计和配套设施提出了新的要求。
2016年,ITDP对南宁市的有关数据进行调研并对历年相关数据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得到如下结论:
- 1. 电动自行车并非仅受低收入人群偏爱,高收入者和 45%的有车族首选电动自行车出行;
- 2. 12.9%的电动自行车出行由小汽车交通转移而来;一旦这种交通方式被禁止,将有20.1%的出行者选择小汽车出行;
- 3. 电动自行车违章率与执法力度有关,同等条件下电动自行车违章率低于行人和自行车的违章率;
- 4. 电动自行车事故率与严重程度低于其他交通方式,即电动自行车相对于其他交通方式更为安全。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放任电动自行车的野蛮发展只能使其危险论断被持续放大,而优势继续被忽视。电动自行车的良性发展需要政府的正确引导,需要合理的行业标准进行严格规范,需要社会力量的有效宣传推广,也需要道路及基础设施的良好保障。
城市化进程不会停歇,公交服务瑕疵犹存,可持续的电动自行车需求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继续。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尤其是亚太地区的电动自行车行业中已经占有先机,未来更将有望引领世界电动自行车行业发展的浪潮。
详情请看